2024年4月25日星期四 西安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师热招中

【物流师】2011年中级物流师最新资料解析

物流系统服务型的衡量标准:①对用户的订货能很快地进行配送;②接受用户订货使商品的缺货率降低;③在运送中交通事故、货物损伤、丢失和发送错误少;④保管中变质、丢失、破损现象少;⑤具有很好地实现运送和保管的要求;⑥装卸搬运功能满足运送和保管的要求;⑦能提供保障物流活动流畅进行的物流信息系统,能及时反馈信息;⑧合理的流通加工,以保证生产费、物流费之和最少。

仓储合理化的途径:①实行ABC 管理,A 类物品应在不发生缺货条件下尽可能减少库存,实行小批量订货,每月盘点;C 类货物制定安全库存水平,大批量订货,年终盘点;B 类货物介于两者之间,半年盘点;②科学的库存控制,降低采购费,减少流动资本,降低盘点资产,提高服务水平,保证不缺货;③应用预测技术了解掌握需求及其变化。

****11.搬运装卸作业合理化的原则:①省力化原则。能往下则不往上,能直行则不拐弯,能用机械则不用人力,能水平则不要上坡,能连续则不间断,能集装则不分散;②消除无效搬运。货物装卸搬运不产生价值,作业的次数越多,货损货

差的几率就越大,物流成本就越高;③提高搬运活性。尽量使得上一步操作适于下一步装卸搬运作业;④合理利用机械;⑤保持物流的均衡顺畅;⑥集装单元化原则;⑦人性化原则;⑧提高综合效果。

物流子系统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

(1)物流服务和物流成本间的制约关系。要提高物流系统的服务水平,物流成本往往也要增加。比如采用小批量即时运货制就要增加费用。要提高供货率即降低缺货率,必须增加库存即增加保管费。

(2)构成物流服务子系统功能之间的约束关系。各子系统的功能如果不均匀,物流系统的整体能力将受到影响。如搬运装卸

能力很强,但运输力量不足,会产生设备和人力的浪费;反之如搬运装卸环节薄弱,车、船到达车站、港口后不能及时卸货,也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3)构成物流成本的各个环节费用之间的关系。如为了减少仓储费用降低库存而采取小批量订货策略,这将导致运输次数增加,也就是说运输费用将上升,因此运输费和保管费之间有相互制约关系。简化包装可以减少包装费用,但是仓库中货物堆放高度要降低、装卸搬运和运输效率下降和破损率增加。

(4)各子系统的功能和所耗费用的关系。任何子系统功能的增加和完善必须投入资金。如信息系统功能的增加,必须购

置硬件和开发计算机软件。增加仓库的容量和提高进出库速度,就要建设更大的库房并实现机械化、自动化。在改善物流系统的功能的项目中,投资额确定后,对各个子系统的投入要合理进行分配。

 

第三章物流服务与物流质量管理

**1.物流服务特性:(1)从属性。(2)即时性。(3)移动性和分散性。(4)需求波动性。(5)可替代性。

****2.物流企业服务内容:(1)商品库存服务率:商品库存满足订货的程度。(2)接受订货截止时间:接受订货截止到的时间。(3)交货日期:交货的时间。(4)订货单位:订货单位数量的大小。(5)交货频

率:商品配送的频率。(6)交货时间指定:按照指定的时间交货。(7)紧急交货:采取特别的方式紧急交货。(8)物流质量:商品在物流过程中的质量保证。(9)信息提供:提供商品物流过程中的相关信息。(10)交货条件:按照指定条件交货。

*****3.物流服务对于企业的竞争力的影响:(1)物流服务已逐渐成为企业经营差别化的重要一环。(2)物流服务水准的确立对经营绩效产生重大影响。(3)物流服务方式的选择对降低流通成本产生重要影响。(4)物流服务起着连接厂家、批发商和零售商的纽带作用。4.物流质量的内容:(1)商品的质

量保证及改善。(2)物流工作质量。(3)物流工程质量。(4)物流服务质量。

***4.企业物流改进的原则:企业物流质量改进就是指为向企业物流及其顾客提供增值效益,在整个企业范围内所采取的提高物流质量的效果与效率的所有措施。企业物流服务的质量是由顾客的满意度决定的,并取决于整个物流服务过程的效果和效率。物流质量改进通过改进过程来实现。企业物流系统内的每一项活动或每一项工作均包括一个或多个过程。质量改进是一种以追求更高的过程效果和效率为目标的持续活动。质量改进不断寻求改进机会,通过预防和纠正措施消除或减少产生质

量问题的原因。

**5.企业物流质量改进环境包括:(1)为企业物流创造持续质量改进的环境。主要做好:明确企业物流质量改进的目的和目标;持续地改进企业物流的运作过程,培育一种广泛交流、相互合作、尊重个人和鼓励创新的环境。

(2)为企业物流质量改进创造必需的价值观和文化基础。主要包括:重视满足企业内部和外部顾客的需要;使质量改进贯穿于从供方到顾客的整个供应链;不论是集体还是个人,始终强调物流质量改进是工作的基本内容;通过改进过程来解决物流质量问题;持续地改进所有的过程。

*6.企业物流质量改进的有效措施:(1)

企业物流质量改进的基本方法。重点明确:提出企业物流质量改进的方针、策略、主要目标、指导思想,支持和广泛协调企业物流质量改进的活动;确定物流质量改进的需要和目标以及为满足需要和实现目标而配置资源的方法;通过质量小组活动,实现质量改进目标的方法;鼓励企业员工开展与工作有关的质量改进活动并协调相关活动的方法。(2)企业物流纵向层次的质量改进方法。主要包括:对物流过程进行管理;具体有确定各部门任务、制定战略规划、明确作用和职责、获取和配置资源、提供教育和培训等;确定并策划各部门工作过程的持续质量改进;创造并保持一个

使部门全体员工有权力、有能力和有责任持续改进质量的环境。(3)企业物流跨部门过程的质量改进方法。一般包括:在企业物流各部门之间建立并保持紧密联系;识别企业物流过程内部和外部的顾客,确定他们的要求和期望;把顾客的需要和期望转化成具体的顾客要求;识别物流各过程的供方,将顾客的需要和期望传达给他们;寻求物流各过程的质量改进机会,配置改进所需的资源,并监督改进的实施。

*****7.物流服务如何适应产品生命周期的动态变化:

(1)导入阶段的物流服务。在新产品引入阶段,需要有高度的产品可得性和灵活的物流服务。在制订新

产品的物流运营计划时,必须考虑厂商应具有迅速而准确地提供产品补给的能力。①未来的物流服务系统设计必须适应产品种类和有关库存单位(SKU)的变化。具体的搬运点、运输和包装等需求将会随产品种类的扩大而扩大,因而要求物流服务系统要具有更大的灵活性。②企业要将经营活动延伸至专业化市场,使整个扩大了的渠道中的产品流量细分化,导致通过物流服务进行成本控制的可能性更小。③有一半以上的新产品在未来有足够长的寿命以弥补其开发成本。

(2)成长阶段的物流服务。物流服务的重点已从不惜任何代价提供所需服务,转变为更趋平衡的服务与成

本绩效。企业已具有最大的机会去设计物流服务作业以获取利润,在该阶段中,营销活动主要是具体的物流服务,并无特殊的要求,并为取得物流服务的规模经济效益提供了最大限度的机会。如要从物流上支持市场发展,则必须考虑如何保持适当的客户服务层次、提供高层次的产品可得性以及对客户订货作出迅速而又一致反应的作业能力等。同时应特别注意,提供高层次客户服务的企业很有可能将面临很高的物流服务总成本。厂商用以支持产品的基本客户服务承诺是在产品生命周期中相对比较兴旺的成长阶段做出的。

(3)成熟阶段的物流服务。成熟阶段具有激烈竞争的特

点,因为某种产品的成功,往往引来各种替代品的竞争,作为响应,调整价格和服务就成为企业的一种标准的战略措施。在饱和阶段中,物流服务一般会变得具有高度选择性,而竞争对手之间会调整各自的基本服务承诺,以提供独特的增值服务,努力在主要客户中创造忠诚气氛。因此,企业会将更多的费用分配给物流服务,以确保向关键客户提供特殊服务。为了满足来自许多不同渠道的各种服务需求,许多制造商建立了配送网络和仓库。在多渠道的物流服务条件下,配送到任何—个地点的产品流量都比较小,并需要为特殊的客户提供特殊的服务。因此,成熟阶段的竞争状况增

加了物流服务的复杂性,要求服务作业具备更高的灵活性。

(4)衰退阶段的物流服务。当一种产品行业即将消亡时,企业必须在放盘出售产品或继续有限配送等可选方案之间进行平衡。因此,企业的物流服务必须被定位于继续维持相应的配送业务,同时,当产品万一被剔除时又不至于冒过多的风险。此时,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比起最大限度地减少物流服务成本显得更为重要。物流服务所支持的服务层次和性质会随产品生命周期而变化,产品生命周期为基本的物流服务观念展示了随时根据服务需求进行调整的动态范围。物流服务系统必须维持灵活性,能在任何特定的时

间进行调整,对客户服务进行配置,以对抗竞争性活动。

第四章物流成本管理

***1.物流成本管理的意义:物流成本管理是物流管理的重要内容,降低物流成本与提高物流服务水平构成企业物流管理最基本的课题。物流成本管理的意义在于,通过对物流成本的有效把握,利用物流要素之间的效益背反关系,科学、合理地组织物流活动,加强对物流活动过程中费用支出的有效控制,降低物流活动中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的消耗,从而达到降低物流总成本,提高企业和社会经济效益的目的。

*****2.物流成本交替损益(Trade-off)规律又称为物流成本效

益背反规律、二律背反效应。物流系统的效益背反包括物流成本与服务水平的效益背反和物流功能之间的效益背反。(1)物流成本与服务水平的交替损益。物流成本与服务水平的效益背反是指物流服务的高水平必然带来企业业务量的增加,收人增加,同时却也带来企业物流成本的增加,使得企业效益下降,即高水平的物流服务必然伴随着高水平的物流成本,而且,物流服务水平与物流成本之间并非呈现线性关系。在没有很大技术进步的情况下,企业很难做到同时提高物流服务水平和降低物流成本。(2)物流功能之间的效益背反。物流各功能活动的效益背反是指物流各项功

能活动处于一个统一且矛盾的系统中,在同样的物流总量需求和物流执行条件情况下,——种功能成本的削减会使另一种功能成本增多。因为各种费用互相关联,必须考虑整体的最佳成本。

****3.物流成本的日常控制,是指在日常物流运营的每个作业环节,依据现代物流运营理论,采用先进的物流技术与方法,来降低整个物流成本的一系列措施。物流成本控制是物流成本管理的中心环节。根据现代成本管理与控制理论,企业物流成本管理是由物流成本的预测、决策、计划、核算、控制、分析和考核等多个环节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4.作业成本法(ABC

):是被认为确定和控制物流成本最有前途的方法。作业成本法应用于物流成本核算的理论基础是: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并导致成本的发生。作业成本法把成本核算深入到作业层次,它以作业为单位收集成本,并把“作业”或“作业成本池”的成本按作业动因分配到产品。

****5.作业成本法优点:如果能够充分利用作业成本法,则能反映物流作业的变化而计算其物流成本。虽输送个数相同,会因对应的作业不同,使得物流成本有所差异。换言之,若进行多品种、少量、多频率物流,则会显示出物流成本增加,甚至不划算而亏损。这样的结果,可以唤起对多品

种、少量、多频率物流需求的注意。随着物流作业成本管理的使用,可以更清楚地分析造成物流成本增加的原因,并要求相应的责任人负担相应的成本部分,并且在物流绩效考核和物流定价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因为物流也是一种商品,即为商品,则应按照不同的物流成本对象来计算其成本,而据以决定其价格,则“物流产品有价化”就可以实现。

6.“物流成本冰山”说成立的原因:(1)物流成本的计算范围太大。(2)运输、保管、包装、装卸以及信息等各物流环节中,以哪几种环节作为物流成本的计算对象问题。(3)选择哪几种费用列入物流成本中的问题。

7.

物流成本核算与应用中存的问题:(1)物流成本核算的目的不明确。(2)物流成本的会计核算方法不明确。(3)物流成本核算与管理没有超出财务会计的范围。(4)物流成本核算的标准不统一。(5)缺乏懂得物流知识的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人员。

**8.物流作业的合并遵循的基本原则:(1)合并的作业必须属于同一层次。(2)合并的作业必须使用相同的成本动因。(3)合并的作业必须具有相同的功能。

第五章物流技术及其装备

****1.物流技术及其装备在物流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①物流技术及其装备是提高物流系统效率的主要手段;②物流技

术及其装备是反映物流系统水平的主要标志;③物流技术及其装备是构筑物流系统的主要成本因素。

****2.叉车及其特点:叉车又称铲车,叉车取货机,是物流领域最常见的具有装卸、搬运双重功能的机械。它以货叉作为主要的取货装置,依靠液压起升机升降货物,由轮胎式行驶系统实现货物的水平搬运。叉车的特点是具有很强的通用性,具有装卸和搬运的双重功能,有很强的灵活性。

****3.自动仓储系统的概念和优点:自动仓储系统(AS/RS)是指采用高层货架储存货物,用起重、装卸、运输机械设备进行货物出库和入库作业的系统。其优点有:①能

大幅度地减少占地面积和提高库容;②提高仓库出入库频率;③提高仓库管理水平;④容易实现先人先出减少货损;⑤采用自动化技术后,能较好的适应黑暗、有毒,低温等特殊场合的需要。

第六章第三方物流

****1.第三方物流的运作模式:1)与制造业相结合的物流服务运作模式;2)与商业零售业相结合的物流服务运作模式;3)一体化运作模式。

*****2.第四方物流的定义:第四方物流(4PL)供应商是一个供应链的集成商,它对公司内部和具有互补性的服务供应商所拥有的不同资源、能力和技术进行整合和管理,提供一整套供应链解决方案。

 

**3.企业采用第三方物流服务模式的意义:(1)提高核心竞争力;(2)降低经营成本;(3)提高物流服务水平;(4)增强市场应变能力;(5)加速产品和服务投放市场的进程。

****4.企业采用第三方物流服务模式的风险:(1)外包可靠性风险;(2)可能影响企业的核心业务;(3)由于第三方物流服务提供较差的服务或提高价格而对企业造成的损失;(4)对外包依赖控制程度。

第七章物流标准化

**1.物流标准化的概念:物流标准化是指以物流系统为对象,围绕运输、储存、装卸、包装以及物流信息处理等物流活动制定、发布和实施有关

技术和工作方面的标准,并按照技术标准和工作标准的配合性要求,统—整个物流系统的标准的过程。物流标准化的含义:1)物流标准化是以制定标准、贯彻标准并随着发展的需要而修订标准的活动过程,是一个不断循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每完成一个循环,标准的水平就提高一步。2)物流标准是物流标准化活动的产物。标准化的目的和作用,都是要通过制定和贯彻具体标准来实现的。因此,制定、修订和贯彻物流标准,是物流标准化的基本任务和主要内容。3)物流标准化的效果只有通过在社会实践中实施标准,才能表现出来。4)物流标准化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2.物流标准化系统特点:1)和一般标准化系统不同,物流系统的标准化涉及面更为广泛,其对象也不像一般标准化系统那样单一,而是包括了机电、建筑、工具、工作方法等许多种类。虽然处于一个大系统中,但缺乏共性。从而造成标准种类繁多,标准内容复杂,也给标准的统一性及配合性带来很大闲难。2)物流标准化系统是属于二次系统,或称后标准化系统。3)物流标准化更要求体现科学性、民主性和经济性。4)物流标准化有非常强的国际性。

****3.物流标准化形式是标准化内容的表现形态。标准化有多种形式,每种形式都表现不同的标准化内容

。(1)简化。简化是在一定范围内缩减物流标准化对象的类型数目,使之在一定的时间内满足一般需要的标准化形式。(2)统一化。统一化是把同类事物两种以上的表现形态归并为一种或限定在一个范围内的标准化形式。(3)系列化。系列化是对一类产品中的一组产品同时进行标准化的一种形式,是标准化的高级形式。(4)通用化。通用化是指在互相独立的系统中,选择和确定具有功能互换性或尺寸互换性的子系统或者功能单元的标准化形式。(5)组合化。组合化是按照标准化原则,设计制造出若干组合通用性较强的单元,再根据需要进行拼合的标准化形式。

*

*4.物流标准化的作用:(1)物流标准化是实现物流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和必要条件。(2)物流标准化是物流产品的质量保证。(3)物流标准化是消除贸易壁垒,促进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保障。(4)物流标准化是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益的有效措施。(5)物流标准化是我国物流企业进军国际物流市场的通行证。

**5.建立物流标准化体系的基点:集装系统是使物流全过程贯通而形成体系,是保持物流各环节上使用的设备、装置及机械之间整体性及配合性的核心,所以,集装系统是使物流过程连贯而建立标准化体系的基点。

第八章供应链管理概述

*

**1.供应链,即生产与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活动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链结构。

***2.供应链的特征:从供应链的结构模型可以看出,供应链是一个网链结构,节点企业和节点企业之间是一种需求与供应关系。供应链主要具有以下特征:(1)复杂性。因为供应链节点企业组成的跨度(层次)不同,供应链往往由多个、多类型甚至多国企业构成,所以供应链结构模式比一般单个企业的结构模式更为复杂。(2)动态性。供应链管理因企业战略和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需要,其中节点企业需要动态地更新,这就使得供应链具有明显的动态

性。(3)面向用户需求。供应链的形成、存在、重构,都是基于一定的市场需求而发生,并且在供应链的运作过程中,用户的需求拉动是供应链中信息流、产品/B 艮务流、资金流运作的驱动源。(4)交叉性。节点企业可以是这个供应链的成员,同时又是另一个供应链的成员,众多的供应链形成交叉结构,增加了协调管理的难度。

**3.供应链管理主要涉及四个主要领域:供应(Supply)、生产计划(SchedulePlan)、物流(Logistics)、需求(Demand)。供应链管理是以同步化、集成化生产计划为指导,以各种技术为支持,

尤其以Internet/Intranet 为依托,围绕供应、生产作业、物流(主要指制造过程)、满足需求来实施的。

***4.供应链管理的主要内容:(1)供应链网络结构设计(即供应链物理布局的设计),具体包括:供应链伙伴选择、物流系统设计。(2)集成化供应链管理流程设计与重组,具体又分为:①各节点企业内部集成化供应链管理流程设计与重组;②外部集成化供应链管理流程设计与重组:供应链核心主导企业的客户订单完成管理流程与其原材料供应商、产成品销售商、物流服务提供商(物流外包商)等合作伙伴管理流程之间的无缝对接;③供

应链交互信息管理:市场需求预测信息、库存信息、销售信息、新品研发信息、销售计划与生产计划信息等的交互共享,以及供应链各节点企业间的协同预测、计划与补给的库存管理技术等。(3)供应链管理机制的建设:合作协商机制、信用机制、绩效评价与利益分配机制、激励与约束机制、监督预警与风险防范机制等。

***5.供应链管理的基本特征:(1)“横向一体化”的管理思想。强调每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这也是当今人们谈论的共同话题。为此,要清楚地辨别本企业的核心业务,然后就狠抓核心资源,以提高核心竞争力。(2)非核心业务都采取外包的方

式分散给业务伙伴,和业务伙伴结成战略联盟关系。(3)供应链企业间形成的是一种合作性竞争。合作性竞争可以从两个层面理解。①过去的竞争对手相互结盟,共同开发新技术,成果共享;②将过去由本企业生产的非核心零部件外包给供应商,双方合作共同参与竞争。这实际上也是体现出核心竞争力的互补效应。(4)以顾客满意度作为目标的服务化管理。对下游企业来讲,供应链上游企业的功能不是简单地提供物料,而是要用最低的成本提供最好的服务。(5)供应链追求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工作流和组织流的集成。这几个流在企业日常经营中都会发生,但过去是

间歇性或者间断性的,因而影响企业间的协调,最终导致整体竞争力下降。供应链管理则强凋这几个流必须集成起来,只有跨企业流程实现集成化,才能实现供应链企业协调运作的目标。(6)借助信息技术实现目标管理。(7)更加关注物流企业的参与。

 

物流管理知识点

 

第一章

**1.按采购权限不同的采购方式分类(1)集中采购是指企业在核心管理层建立专门的采购机构,统一组织企业所需物品的采购进货业务。(2)与集中采购相对应,分散采购是由企业下属各单位。

**2.按交割时间不同的采购方式分类(1)现货采购。现货采购指采购方与物品或

资源持有者协商后,即时交割的采购方式。(2)远期合同采购。这是供需双方为稳定供需关系,实现物品均衡供应,而签订远期合同的采购方式。它通过合同约定,实现物品的供应和资金的结算,并通过法律和供需双方信誉与能力来保证约定交割的实现。这一方式只有在具有良好的经济关系、法律保障和企业具有一定的信誉和能力的情况下才能得以实施。

**3.采购进货有三种方式:(1)自提进货。就是在供应商的仓库里交货,交货以后的进货过程全部由采购者负责管理。(2)供应商送货。它基本上省去了整个进货管理环节,把整个进货管理的任务以及进货途中的

风险都转移给了供应商,只剩下一个入库验收环节。(3)委托外包进货。就是把进货管理的任务和进货途中的风险都转移给第三方物流公司。它有利于发挥第三方物流公司的自主处理、联合处理和系统化处理能力,提高了物流运作效率、降低了物流运作成本。

**4.进货策略选择的基本原则:①进货方式选择原则。进货方式选择,要根据进货难度和风险的大小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进货方式;②安全第一原则;③成本效益统一原则;④总成本最低的原则。

第二章

**1.仓储管理的目标:(1)空间利用率最大化;(2)人员及设备的有效使用)(3)所有货品都

能随时存取;(4)货品的有效移动;(5)保证货品的品质;(6)良好的管理。

2.影响货品在储存空间摆放的因素:(1)货位单位;(2)货位策略的决定:是定位储存、随机储存、分类储存;还是分类随机储存,或是其他的分级、分区储存;(3)货位指派原则的运用;(4)货品特性;(5)补货的方便性;(6)单位在库时间;(7)订购频率等。

3.在确定储存空间的布局时:(1)首先要考虑需储存货品的数量及其储存形态,以便能提供适当的空间来满足需求,因为在储存货品时,必须规划大小不同的区域,以适应不同尺寸数量货品的存放。(2)同

时,必须进行储区的分类,了解各空间的使用目的,确定储存空间的大小。3)然后再进行储存空间的布置设计。如果由于储存空间的限制而无法满足储存要求时,就要寻求可以提高保管效率的储存方法来满足规划要求。

4.储存空间包括:(1)物理空间;(2)潜在利用空间;(3)作业空间;(4)无用空间。

5.仓储空间的评价要素:(1)仓储成本;(2)空间效率;(3)作业时间;(4)货品流量;(5)作业感觉。

6.仓库空间的评价指标包括:1)仓储成本指标;2)空间效率指标;3)时间指标;4)流量指标;5)作业感觉指标。

7.利用货

架储存货品的优点包括:1)可充分利用仓储空间;2)存取方便;3)可以实现先进先出或自由存取;4)货品之间不会相互挤压。

**8.一般的储存方式有:1)定位储存;2)随机储存;3)分类储存;4)分类随机储存;5)共同储存。

****9.定位储存的优点:(1)每种货品都有固定储存位置,拣货人员容易熟悉货品货位,从而方便存取。(2)货品的货位可按周转率大小或出货频率来安排,以缩短出入库搬运距离。(3)可针对各种货品的特性安排货位,将不同货品特性间的相互影响减至最小。定位储存的缺点主要是货位必须按各项货品的最大在库

量设计,因此储区空间平时的使用效率较低。

**10.随机储存的缺点主要有:(1)货品的出入库管理及盘点工作的进行难度较大。(2)周转率高的货品可能被储存在离出人口较远的位置,增加了出入库的搬运距离。(3)具有相互影响特性的货品可能被相邻储存,造成货品的伤害或发生危险。

**11.分类储存的主要优点如下:(1)便于畅销品的存取,具有定位储存的各项优点;(2)各分类的储存区域可根据货品特性再作设计,有助于货品的储存管理。分类储存的主要缺点如下:(1)货位必须按各项货品最大在库量设计,因此储区空间的平均利用率较低

;(2)分类储存较定位储存具有弹性,但也有与定位储存同样的缺点。

12.一般货位编码的方法有下列四种:1)区段方式;2)货品类别方式;3)地址式;4)坐标式。

13.仓储绩效考核指标的制定的原则:1)科学性;2)可行性;3)协调性;4)可比性;5)稳定性。

14.仓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内容: 1)进出货作业效率评价指标; 2)储存作业评价指标; 3)订单处理作业评价指标; 4)备货作业效率评价指标; 5)装卸搬运效率的评价指标;6)服务质量评价指标;7)仓储经营管理综合指标。

15.装卸搬运效率的评价指

标: 1)装卸搬运劳动率; 2)搬运装备利用率; 3)存储空间利用率; 4)通道空间百分比; 5)移动/作业比率。

16.服务质量评价指标的基本指标: 1)服务水平; 2)满意程度; 3)交货水平; 4)交货期质量; 5)商品完好率。17.仓储经营管理综合指标的基本指标:1)仓库坪效; 2)仓库生产率; 3)人员作业能力; 4)直间工比率; 5)固定资产周转率; 6)产出与投入平衡率。

储存作业的主要责任:在于把将来要使用或者要出货的产品做妥,善保存;这不仅要善于利用空间,有效地利用仓库的每一平方米储存面积,而且要加强对库内存货的管理,做到既保证降低商品的缺品率,又不因过多库存而造成呆废料产生。

**18.降低呆废货品率的主要措施1)验收时力求严格把关,防止不合格货品混入; 2)检查储存方法、设备与养护条件,防止货品变质,特别是重视对货品的有效期管理; 3)随时掌握库存水平,特别是滞销品的处置,减少呆废货品积压资金和占用库存。

****19.降低订单延迟率的措施: 1)找出作业瓶颈,加以解

决; 2)研究物流系统前后作业能否相互支持或同时进行,谋求作业的均衡性; 3)掌握库存情况,防止缺货; 4)合理安排配送时间。

****20.提升备货效率的方法: 1)备货拣选路径的合理规划; 2)货位的合理配置; 3)确定高效的拣选方式; 4)合理安排拣选人员数量及合理分工; 5)拣选的机械化、电子化。

****21.货品编码在管理上的作用:(1)确定货位资料的正确性。(2)提供电脑中相应的记录位置以供识别。(3)为进出货、拣货、补货等人员提供存取货品的位置,以方便货品进出上架及查询,节省重复找寻货品的时

间,提高工作效率。(4)提高调库、移库的工作效率。(5)便于计算机处理分析。(6)方便盘点。(7)可让仓储及采购管理人员了解存储空间,以控制库存量。(8)可避免货品因胡乱堆置导致过期而报废,并可有效掌握存货情况,降低库存量。

22.仓储绩效评价的意义:仓储绩效评价指标是仓储管理成果的集中体现,是衡量仓库管理水平高低的尺度,利用指标考核仓库经营的意义在于对内加强管理,绎低仓储成本,对外接受货主定期服务评价。(1)对内加强管理、降低仓储成本:①有利于提高仓储管理水平;②有利于落实岗位责任制;③有利于仓库设施设备

的现代化改造;④有利于提高仓储经济效益。(2)进行市场开发、接受客户评价:①有利于说服客户、扩大市场占有率;②有利于稳定客户关系。

***23.定量订货法库存控制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

答:订购点法的优点有:(1)管理简便,订购时间和订购量不受人为判断的影响,保证库存,管理的准确性;(2)由于订购量一定,便于安排库内的作业活动,节约理货费用;(3)便于按经济订购批量订购,节约库存总成本。订购点法的缺点有:(1)不便于对库存进行严格的管理;)订购之前的各项计划比较复杂。订购点法的适用范围包括:(1)单价比较便宜,

而且不便于少量订购的物品,如螺栓、螺母等C 类物资;(2)需求预测比较困难的物品;(3)品种数量多,库存管理事务量大的物品;(4)消费量计算复杂的物品以及通用性强、需求总量比较稳定的物品等。

***24.定期库存控制法适用:(1)消费金额高,需要实施严密管理的重要物品;(2)根据市场的状况和经营方针,需要经常调整生产或采购数量的物品;(3)需求量变动幅度大,而且变动具有周期性,可以正确判断的物品;(4)建筑工程、出口等可以确定的物品;(5)设计变更风险大的物品;(6)多种商品采购可以节省费用的情况;(7)同

一品种物品分散保管、同一品种物品向多家供货商订购、批量订购分期入库等订购、保管、入库不规则的物品;(8)需要定期制造的物品等。

第三章

1.配送需求结构的层次:1)功能性需求:属于配送作业层次; 2)配送规划与管制:属于管理层次; 3)策略性需求:包括策略目标,如成本、品质、速度、弹性。

*2.制造资源计划与DRP 的关系:1)制造资源计划是由企业制订和控制的生产计划所确定的,而DRP 则是在一种独立的环境下运作,由不确定的顾客需求来确定存货需求。2)制造需求计划是由制订和控制的生产计划所确定的,而DRP

则是由顾客需求引导的,企业无法加以控制。所以,制造需求计划通常是在一种相关需求的情况下运作的,而DRP 则是在一种独立的环境下运作,由不确定的顾客需求来确定存货需求。

***3.配送需求计划(DRP)的局限性:首先,存货计划系统需要每一个配送中心精确的、经过协调的预测数。该预测数对于指导货物在整个配送渠道的流动是必需的。第二,存货计划要求配送设施之间的运输具有固定而又可靠的完成周期。第三,由于生产故障或递送延迟,综合计划常易遭受系统紧张的影响或频繁改动时间表的影响。

**4. 配送需求计划(DRP)的好处:

DRP 之类的综合存货计划系统为管理部门提供了一系列的好处。主要好处包括营销上的和物流上的。营销上的主要好处如下: 1)改善了服务水准,保证了准时递送和减少了顾客抱怨; 2)更有效地改善了促销计划和新产品引入计划; 3)提高了预计短缺的能力,使营销努力不花费在低储备的产品上; 4)改善了与其他企业功能的协调,因为DRP 有助于共用一套计划数字; 5)提高了向顾客提供协调存货管理服务的能力。物流上的主要好处如下: 1)由于协调装运,降低了配送中心的运输费用; 2)因为DRP 能够准确地确定何时需要何种产品,降

低了存货水平; 3)因存货减少,使仓库的空间需求也减少了; 4)由于延交订货现象的减少,降低了顾客的运输成本; 5)改善了物流与制造之间的存货可视性和协调性; 6)提高了预算能力,因为DRP 能够在多计划远景下有效地模拟存货和运输需求。

**5.如何实现配送中心流程的优化管理:(1)进货环节建立预约机制;2)仓储环节优化货物管理;3)配送环节优化配送线路,提高配送效率。

****6.在制订配送方案时,应重点考虑因素:(1)合理定位配送区域。物流经营者应根据客户特征,如配送产品特性、地理分布等,合理定位配送区

域,同时对不同的配送区域可采取差别性的配送服务政策。(2)用节约法制订配送方案区。

*7.配送中心的主要功能:①储存功能;②分拣功能;③衔接功能;④集散功能;⑤配送功能;⑥服务功能。

8.基于资源集成的配送中心:①其规模大,服务范围广;②有完善的信息系统和网络体系服务于用户的变换需求;③具有物流领域的专业化优势;④其物流配送设施设备不全是属于自己所有,既有自有的,又有公用的。

9.配送中心物流服务的选择要点:①选择要处理的商品种类。配送中心的功能设计要与商品的特性相吻合。②选择能提供的增值性服务。

****

10.配送中心的运作类型:①以生产经营为主体的配送中心;②以批发经营为主体的配送中心;③以零售经营为主体的配送中心;④以物流经营为主体的配送中心。

**11.配送中心管理涉及的要素:①配送中心的商品储存量;②配送中心的送货时间;③配送中心的功能配置。

****12.配送中心规划资料分析的内容:①订货变化趋势分析;②订单分析;③商品特性分析;④物流工作分析。

*13.配送中心的发展策略:①积极创建适应企业配送中心发展的政策环境;②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通过技术改造发展现代企业配送中心;③积极转变企业配送中心的经营

机制;④重视配送先进技术的应用;⑤重视企业配送专门人才的培养;⑥建立稳定的客户关系;⑦完善服务功能;⑧强化增值服务。

*****14.实施共同配送时应注意:1)参与共同配送的物流业务应相对稳定,双方应签订比较稳定的共同配送合作协议;2)客户分布、商品特性、物流作业特性、经营系统等方面应具有相似性,这样便于组织管理和协调,也有利于利益分配;3)货主之间可以有生产、营销方面的竞争,但在物流方面是相互可以合作的,不应存在竞争;4)货主和承担主体在物流信息管理方面有一定的基础,包括已建立信息管理系统;条形码的应用等

;5)利益分配要有具体的制度和方法,应制订明确的收费或费用分摊标准;6)在共同配送合作协议中应对货主保护商业秘密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第四章

****1.综合运输体系

或者叫综合的交通运输体系,是对单一运输体系而言的,就是各种运输方式在社会化的运输范围内和统一的运输过程中,按其技术经济特点组成分工协作、有机结合、连接贯通、布局合理的交通运输绦合体。对综合运输体系的理解要从三方面进行。①综合运输体系的基础是建立在五种运输方式分工的基础上的;②综合运输体系是各种运输方式通过运输过程本身的要求联系起来的,它是各

种运输方式相协调的统一体,体现着交通运输业的一体化;③虽然各种运输方式在运输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协作配合、优势互补,但在运输市场和技术发展上又相互竞争,是竞争与协作的统一,它反映了交通运输业中分工专业化与一体化的统一。综合运输体系大致由三个系统所组成,①具有一定技术装备的综合运输网及其结合部系统,如铁道、公路、港口等。这是综合运输体系的物质基础,系统的布局要合理协调,运输环节要相互衔接,技术装备要成龙配套,运输网络要四通八达。②综合运输生产系统,即各种运输方式的联合运输系统,如集装箱多式联运。这个系统主要是为了

实现运输高效率,经济高效益,月艮务高质量,充分体现各种运输方式综合利用的优越性。③综合运输组织、管理和协调系统。这个系统要有利于宏观调控、统筹规划和组织协作。

**2.运输的定价原则:1)以运输价值为基础的原则。2)反映供求关系变化的原则。3)比价关系合理性原则。4)政策性原则。

*****3.运输计划编制的原则:①关键性原则;②强制性和弹性原则;③完整性和系统性原则;④实现性和鼓励性原则;⑤连续性原则;9.运输计划编制的方法:①逐步延伸;②远近结合;③近细远精;④灵活性强;⑤确定滚动间隔期。

**4.运输

需求的特征:①派生性;②规律性;③不平衡性;④个别需求的异质性。

***5.运输市场管理的目标:1)运输业发展的基本目标:保护和发展道路运输生产力,维护运输秩序,促进道路运输事业自身的发展壮大。这是内设目标,即基本目标。2)发展运输业的根本目的:保障货主和旅客的正当权益,实现货畅其流,人便于行,更好地为社会经济与人民生活服务。这是外设目标,即根本目的。3)实施运输市场管理的核心:提高道路运输活动的社会效益,降低国民经济体系运转的总成本及人民生活开支的总费用。

6.构成垄断竞争的运输市场的条件:①市场上有众多

的运输产品提供者提供差异的运输产品,这些产品彼此之间都是可接受的替代品;②运输经营者的数量相当多,以至于每个经营者都认为自己的交易行为的影响都很小,不会引起竞争对手的注意和反应,因而进入和退出该市场都比较容易。

7.运输市场可能的宏观调控模式:完全计划调节模式,纯粹市场调节模式,计划市场主辅调节模式,有计划的市场调节模式。就我国现行经济体制而言,所采用的主要是第四种模式,但政府的强制力施加多少、如何施加于市场及企业,仍是需要继续探讨的课题。

 

第五章

**1.生产物流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①最小移动距离;②综

合性;③适应性;④经济性;⑤集装单元化。

**2.生产物流系统的设计方法:物流系统设计的核心内容是物料(Materials),移动(Move)和方法(Method)。①要研究系统中所涉及的所有物料;②要全面了解物料的移动情况,包括距离、路线状况;③在上述具体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出优化合理的运作方案。

**3.物流管理和操作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在车间之间、车间内部搬运工艺设计中,尽量做到装卸搬运集装化、单元化,容器标准化、通用化,以减少物料搬运次数,提高物料搬运活性指数,实行配送一体化管理。不同车间的物流设备配

套,厂内运输与厂外运输做到柔性化、协调化,原材料仓库和主要加工设备尽量靠近,以便和厂外运输有机衔接,力求直达化,做到门对门运输。

*****4.进行生产物流搬运装卸分析时,应该注意实现的目标:1)降低单位物料的装卸搬运成本; 2)缩短生产时间; 3)提高仓库设施的可用能力; 4)为工厂保留空间,创造高效的工作条件; 5)改善物流服务。11.5W1H 的装卸搬运分析的过程:对于任何一个物料装卸搬运问题,首先的问题是为什么Why 要进行物料的装卸搬运,是否有必要进行这一活动,当得到了肯定的回答后,我们就要回答下

面几个问题即搬运的对象What 是什么、由什么设备或工人Who 来进行装卸搬运、在什么地方Where 进行装卸搬运、在什么时间When 进行装卸搬运作业以及使用什么样How 的装卸搬运方法来进行装卸搬运作业。即以所谓的5W1H(Why\What\Who\Where\When\How)的提问形式引出物料装卸搬运作业的分析、设计和组织。

5.生产企业物流系统化改造的动因:对现有的物流系统进行系统化规划、综合、分析和系统化改造与管理的一系列过程就叫物流系统化改造,生产企业物流系统化改造是指对生产企业现有的原材料及

设备采购供应阶段(即采购物流)、生产阶段、销售配送阶段(即销售物流)和废物回收物流阶段中的购料、配料、投料、送料、存放、搬运以及数量、时间、地点、方法、工具等按照科学的生产工艺,重新进行时间、空间和物流人员、物流设施和物流信息方式的规划、布局,并且根据合理的生产节拍,量化(标准化)各项指标,达到准时化的模式。

*6.著名的丰田生产方式所提出“彻底排除生产过程中的浪费”的具体内涵归纳为七种:1)过量生产的浪费; 2)等待的浪费; 3)搬运的浪费; 4)库存的浪费; 5)加工本身的浪费; 6)动作的浪费; 7)

制造不良的浪费。

**7.物流管理和操作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在车间之间、车间内部搬运工艺设计中,尽量做到装卸搬运集装化、单元化,容器标准化、通用化,以减少物料搬运次数,提高物料搬运活性指数,实行配送一体化管理。不同车间的物流设备配套,厂内运输与厂外运输做到柔性化、协调化,原材料仓库和主要加工设备尽量靠近,以便和厂外运输有机衔接,力求直达化,做到门对门运输。

*8.进行生产物流搬运装卸分析时,应该注意实现的目标:1)降低单位物料的装卸搬运成本; 2)缩短生产时间; 3)提高仓库设施的可用能力; 4)为工厂保留

空间,创造高效的工作条件; 5)改善物流服务。11.5W1H 的装卸搬运分析的过程:对于任何一个物料装卸搬运问题,首先的问题是为什么Why 要进行物料的装卸搬运,是否有必要进行这一活动,当得到了肯定的回答后,我们就要回答下面几个问题即搬运的对象What 是什么、由什么设备或工人Who 来进行装卸搬运、在什么地方Where 进行装卸搬运、在什么时间When 进行装卸搬运作业以及使用什么样How 的装卸搬运方法来进行装卸搬运作业。即以所谓的5W1H(Why\What\Who\Where\When\How)的提问

形式引出物料装卸搬运作业的分析、设计和组织。

*9. MRPⅡ系统的特点:1)MRPⅡ把企业中各子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组成了一个全面生产管理的集成优化管理系统。其中,生产和财务两个子系统的关系尤为密切。2)MRPⅡ所有数据来源于企业的中央数据库。各子系统在统一数据环境下工作,实现了各方面的数据共享,同时也保证了数据的一致性。3)MRPⅡ的计划编制是从上到下,由粗到细。

***10. MRPⅡ系统的特点:1)MRPⅡ把企业中各子系统有机地结合起来,组成了一个全面生产管理的集成优化管理系统。其中,生产和财务两个

子系统的关系尤为密切。2)MRPⅡ所有数据来源于企业的中央数据库。各子系统在统一数据环境下工作,实现了各方面的数据共享,同时也保证了数据的一致性。3)MRPⅡ的计划编制是从上到下,由粗到细。

*11.ERP 的特征:1)超越了MRPⅡ的范围和集成功能;2)支持混合方式的制造环境;3)支持动态的监控能力,提高业务绩效;4)支持开放的客户机/服务器计算环境。

12.看板的使用规则是: 1)后工序向前工序取货; 2)不良品不交给下道工序; 3)进行均衡化生产; 4)必须使生产工序合理化和设备稳定化; 5)必须根据

看板进行微调;6)前工序只生产后工序所领取数量的产品。

*13.OPT 中的物流原则: 1)追求物流的平衡,而不是生产能力的平衡; 2)非瓶颈资源的利用程度不由其本身决定,而是由系统的约束决定的; 3)资源的“利用”(Utilization)和“活力”(Activation)不是同义词; 4)瓶颈控制了库存和产销率; 5)运输批量可以不等于(在许多时候应该不等于)加工批量; 6)批量大小应是可变的,而不是固定的。

14.TOC 的核心步骤: 1)分析系统,寻找约束; 2)理清约束,寻找突破; 3)立足突破,

提出措施; 4)深化动作,扩充瓶颈; 5)积极提升,团队前进。

第六章

**1.按所跨区域,班轮航线可分为:沿海航线、近洋航线、远洋航线。沿海航线是指同一海域邻近国家之间或国内港口之间的海运航线;近洋航线是指不跨越大洋的海运航线;远洋航线则指跨越大洋的海运航线。

**2.按运输对象,班轮航线可分为:普通杂货航线、集装箱航线、客运航线。传统的班轮货运航线为普通杂货航线,随着集装箱运输的出现和发展,越来越多的普通杂货航线被集装箱航线所取代。

**3.按运行组织,班轮航线可分为:多港挂靠直达航线和干、支线结合分程

运输航线。普通杂货航线通常采用多港挂靠结构,集装箱航线则以干、支线结合为主。

**4.按航行线路,班轮航线可分为:来回式航线和环状航线。来回式航线是指以始发港和目的港为两头来回穿梭运行的航线;环状航线则以某一环形线路为航行路线,沿途挂靠有关港口。环状航线又可分为环洋航线和环球航线两种。

**5.班轮公司制订并公布班轮船期的作用:首先是为了招揽航线途经港口的货载,既为满足货主的需要,又体现海运服务的质量;其次是有利于船舶、港口和货物及时衔接,使船舶有可能在挂靠港口的短暂时间内取得尽可能高的工作效率;最后是有利

于提高船公司航线经营的计划质量。

**6.班轮船期表的基本要求:(1)船舶的往返航次时间(班期)应是发船间隔的整倍数;2)船舶到达和驶离港口的时间要恰当; 3)船期表要有一定的弹性。

***7.传统的货运单证和集装箱出口货运单证的异同点:与传统的货运单证相比,集装箱出口货运单证既有不同之处,也有相同之处。在集装箱货运中,取代传统运输的收货单(Mate’s Receipt)的是港站收据(Dock Receipt),这是两者的不同之处;然而这两者所使用的载货清单和载货运费清单,则不论作用、内容,甚至单证的名称都

相差无几,这又是它们的相同之处。

***8.收货单以及作用:收货单又称大副收据,是指某一票货物装上船后,由船上大副签署给托运人的作为证明船方已收到该票货物并已装上船舶的凭证。托运人取得了大副签署的收货单后,即可凭以向船公司或其代理人换取正本已装船提单。收货单是装货联单的第三联。它所记载的内容和格式与装货单完全一样,只是最后还有大副签署一栏,同时为了便于与装货、单相区别,还在收货单的左侧纵向增加一粗线条。

***9.提单的作用:提单是一张货物收据;提单是物权凭证;提单是运输合同的证明。

****10.提单按收

货人栏的填写方式划分为:(1)记名提单(Straight B/L)。记名提单是指在提单上的收货人栏中具体写明收货人名称的提单。(2)指示提单(Order B/L)。指示提单是指在提单上的收货人栏中只填写“凭指示”(To Order)或“凭某人指示”(Order of ×××)字样的提单。(3)不记名提单(Blank B/L or Open B /L or Bearer B/L)。不记名提单是指在提单上收货人栏内只填写“提单持有人”或将这一栏空出,不填写任何名称的提单。

***11.集装箱提单正面条款的主要内

容:(1)确认条款。这是承运人表示在集装箱外表状况良好的条件下接收集装箱,并同意承担按照提单上所列条款,将集装箱从起运地运往交货地,将货物交给收货人的责任的条款。(2)承诺条款。这是承运人承认提单是运输合同成立的证明,承诺按照提单条款的规定承担义务和享受权利,而且也要求托运人承诺接受该提单条款制约的条款。(3)签署条款。这是承运人表明提单由谁签发,以及签发正本提单的份数和各份正本提单具有相同效力的条款。

**12.集装箱提单的背面条款:①集装箱运输下的货物;②集装箱运输下承运人的责任期限;③集装箱运输下承运

人的赔偿责任限制;④制约托运人的责任条款;⑤危险品运输条款;⑥承运人的运价本;⑦运费与留置权条款;⑧索赔与诉讼。

13.集装箱运输中,货主托运危险货物时应注

运输,卸货港集装箱码头搬运、装卸作业和收货地内陆运输五个区段的运输及作业。

14.集装箱全程运输费用: 1)海运运费; 2)堆场服务费; 3)拼箱服务费; 4)集散运输费; 5)内陆运输费。

15.影响航次载货量的因素:(1)租船人能够提供的货物数量及货物积载因素;(2)船舶载货能力(载重吨及舱容系数);(3)航区载重线利用情况;(4)港口及航道吃水限

制;(5)航线距离及加油港选择。

**16.港口使费主要包括船舶吨税、停泊费、码头费、引水费、拖轮费、系解缆费、检疫费、海关检验费、灯塔费、代理费等。船东可通过三个渠道取得港口使费数据:一是通过船公司保存的该港口过去的使费记录;二是可以采用BIMCO(the Balticand International Maritime Conference)提供的港口费用资料;三是查询港口的当地代理。

**17.国际货物运输法规的特点:各种国际货物运输方式都是通过双方当事人签订和履行合同来设立和实现运输关系的。这类合同

都是以运输者单方签字的运货单据为表现形式。国际货物运输的主要内容是对外贸易的货物运输,它是对外贸易中的一个不可缺少且相对独立的环节。其所形成的法律关系,是独立于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以外的涉外运输合同关系。调整国际货物运输合同的主要法律形式有国际条约、国际惯例和有关国家的国内立法。统一实体法规范已成为调整国际货物运输的主要规范,它对各国国内的有关立法起着重大的影响。

 

***18.海上货运合同的种类:(1)班轮运输合同,是指承运人通过班轮负责将货物从一港运送至另一港,并以提单或其他运输单证证明的货运合同。(2)航

次租船合同,是指船舶出租人向承租人提供船舶或者船舶的部分舱位,装运约定的货物,从一港运至另一港,由承租人支付约定运费的合同。(3)多式联运合同,是指多式联运经营人以两种以上的不同运输方式,其中一种是海上运输方式,负责将货物从接收地运至目的地交付收货人,并收取全程运费的合同。

**19.海上货运合同的形式:承运人或者托运人可以要求书面确认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的成立。但是,航次租船合同应当书面订立。电报、电传和传真具有书面效力。

*20.承运人的权利:①收取运费和其他费用的权利;②享受免责的权利;③单位赔偿责任限额

21.海上货物运输保险的基本险别:(1)平安险,其英文的含义是:“单独海损不赔”,是指保险人原则上只对保险标的物在承保范围内发生的全部损失及共同海损承担赔偿责任。例如自然灾害造成整批货物的全损。(2)水渍险,其英文的含义是:“单独海损包括在内”,是指保险人原则上承担平安险的全部责任再加上由自然灾害造成的部分损失。(3)一切险,水渍险的全部责任再加上外来原因造成的全部或部分损失,如短量、偷窃等造成的损失。

*22.保险单明确排除在外的风险:①被保险人的恶意行为或过失;②货物本身特性所引起的损失;③自然损耗

;④虫蛀鼠咬(Damage by Rats or Vermin);⑤延期所造成的损失(Loss due to delay)。

23.货物赔偿的责任限制:《公约》对货物赔偿的责任限制作了统一的规定:包括海运时,货物每件920 特别提款权,或毛重每公斤2.75 特别提款权,以高者为准;不包括海运时,为毛重每公斤8.33 特别提款权,而单位限额不能试用。如能确定货物损害发生的运输区段,而该区段所适用的国际公约或国内法又规定了较高的赔偿限额时,则应按照后者的有关规定办理。

*24.ISM 规则的基本内容:1)安全和

环境保护方针。2)确保船舶的安全营运和环境保护符合有关的国际和船旗国立法的指令和程序。3)船、岸人员的权限和相互间的联系渠道。4)事故和不符合本规则规定情况的报告程序。5)对紧急情况的准备和反应程序。6)内部评审和管理性复查程序。

25.国际安全管理体系具有的特性:1)规范化。公司政策、船岸联系、船长职责、部门间关系都必须按规范制订。2)程序化。部门和个人工作,船舶操作都必须严格按程序进行。3)文件化。有关职责、程序都以文件的形式明确下来,以便遵循,便于检查,有利于提高。4)可行性。整个体系以现有管理为基础

,合理优化。5)预防性。体现管理在先,预防为主的思想,遇险情及时报告。6)督促改进。通过公司审核、复查和评价及主管机关发证、审核和监督的内、外审制度,可及时督促船舶改进安全性能。7)与现有技术规定相辅相成。8)培训优先,贯彻始终。

*26.国际货运事故处理的目的及适用范围:1)目的:本程序规定了处理船舶海损事故的工作程序和职责,目的是使海事处理工作能有条不紊地进行,提高海事处理水平,减少海事损失。2)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海洋运输船舶发生的海损事故。

第七章

****1.物流中心信息系统的类别及其特征:(1

)面向制造企业零配件采购供应物流中心信息系统。集成制造企业位于供应链的起点或中间接点,其物流管理的目的是为了顺利进行生产,对原材料、物料、日常耗用品等的采购时间、路线、存储等进行计划、管理、控制。2)面向制造企业产成品分销物流中心信息系统。制造企业根据市场需求,组织生产。生产出来的产品进入物流中心,物流中心信息系统接受各个分销商的订单,将商品分拨到各地去。3)面向批发企业分销物流中心信息系统。面向批发企业的物流中心最为复杂,信息系统既要完成物流中心具体的物流运作管理,同时也承担着采购进货、销售出货业务的管理

。4)属于第三方专业物流服务商的物流中心。第三方物流服务商经营的物流中心特点是服务于多个货主企业。严格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是整个供应链的组织者,通过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将供应链上的各个节点(如制造商、零售商)及相应的交通运输工具(承运人)链接起来。

*2.运输信息技术:(1)条码技术。条码技术是实现快速、准确而可靠地采集数据的有效手段。在道路货运行业,它实现了物理货物与相关数据的分离,大大提高了货物的分拣速度和效率。2)RF 技术。射频技术RF 的优点是不局限于视线,识别距离比光学系统远。3)ED

I 技术。EDI 几乎可以应用于各行各业,其快速、准确、安全的特点非常适合于运输行业。在交通运输行业,它始用于集装箱远洋运输,后逐渐推广到其他运输方式。4)GIS 技术。GIS 与多种交通信息分析和处理技术的集成,可以为运输管理提供数字化平台,如借助GIS的运行路径选择功能,运输企业可以对公司的运输线路进行优化,并根据专题地图的统计分析功能,分析客货流量的变化情况,制定行车计划。5)GPS 技术。全球定位系统GPS 是一种以空中卫星为基础的高精度无线电导航、定位系统。具有在海、陆、空进行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

定位能力和全天候、高精度、自动化、高效益的显著特点。

****3.区域物流信息平台系统化评价标准:①网络的通达性;②物流活动一体化;③物流信息的电子化、互联网络化;④网络运行的高效化。

****4.系统实施阶段的主要任务:①按总体设计方案购置和安装计算机网络系统;②程序设计和软件购置;③人员培训;④数据和系统转换。

 

友情链接 诚邀合作>>
博彩 君博国际 bet007篮球比分 365备用网址
集团简介 外贸类 建设类 财会类 学历类 职业资格 外语类 计算机类 网上报名 加盟合作
全国免费直拨热线:400-668-3360 电话: 029-85381929
版权所有2005-2011 西安金铭职业培训学校(23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1003236号
地址:陕西西安小寨东路196号国贸大厦7楼710室
乘车路线: 乘215路、19路、324路、600路、37路、603路、34路、14路、400路、229路到小寨站下车